農曆七月鹿港各地輪普  初二普王宮

農曆七月鹿港各地輪普  初二普王宮

傳統農曆七月,不論是佛家倡導的「孝道月」、道家信仰裡的「鬼月」,都蘊藏著儒家推己及人的精神與悲天憫人的關懷,尤其民胞物與的鹿港人,傳承著由各角頭舉行輪普的習俗,雖因時代變遷,鹿港各地輪普盛況不復存在,但普度歌傳唱的老地名,卻有著時代背景的深遠意涵。「初二普王宮」:公會堂早年有先民供奉蘇府王爺的「萬春宮」,簡稱「王宮」。

鎮長許志宏表示,西元一七八四年(乾隆四十九年)清政府正式開放福建泉州府晉江縣蚶江口與鹿港正式設口對渡後,當時兩岸的貿易極其興盛,所以許多不同性質的「郊行」因應而生(郊行如同現在的商業同業公會),其中八郊之一的「廈郊」慶昌行創辦人陳克勤,夥同廈郊商人在當時鹿港的碼頭海關處興建「廈郊會館」,並於會館前興建「萬春宮」,供奉蘇府王爺。

鎮長許志宏也表示,日據時期一九二O年(大正九年)首任鹿港街長陳懷澄(陳克勤之孫)認為鹿港是島內第二大城,人口多達三萬六千人,卻沒有足夠場所可以容納公民集會,所以將廈郊會館及萬春宮(王宮)拆除,興建為鹿港公會堂,所以「王宮」便是現在鹿港公會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