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外埔機場更名彰化飛行場
福興鄉歷史建築「原福興外埔機場防空砲台」,近日在彰化縣政府召開的古蹟歷史建築審議會議,通過變更登錄名稱為「原彰化飛行場防空塔(番婆及外埔)」。地方更期待縣府在更名後能活化再利用,借鏡鹿港溪再現案,推動彰化飛行場的歷史再造,促進福興的多元性觀光經濟發展。
日據時代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於福興鄉建造大崙飛機場,範圍含括大崙、外埔、番婆、社尾等四村,地方居民則稱為「外埔機場」。所謂的「機場」,是日本陸軍興建的簡易機場,正式名稱為「彰化飛行場」;在美軍的資料,記載為「鹿港東南機場」。
當年飛行場開闢所徵收的民地,並非只是農田,還包含下梧厝庄、五甲連鴨母寮,以及外埔頂厝西側的三個聚落。另外,還開闢四十多處「刺竹停機掩體」,這些掩體緊鄰聚落建築旁,這也是造成當地聚落,在民國三十三年被美軍激烈轟炸的原因。境內廟宇、耆老傳說眾神明,紛紛顯靈接投下的炸彈,庇佑信眾保平安。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後,於民國四十年將外埔機場實施公有耕地放領。現在彰化飛行場存留下來,除了分別位於番婆村、外埔村的兩座吊鐘型防空砲台,在九十三年登錄歷史建築。此外,還有飛行場外,番婆村及社尾村的兩座耐爆通信所,也有場內的番婆村「不明軍事建物」一座,及大崙村發現三組疑似軍事用途的建築構造物遺跡,如今有如散落的珍珠,都是福興鄉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
為了推動彰化飛行場的文史與經濟發展,福興鄉公所曾與政治大學合作,以福興鄉地方創生案「彰化飛行場」子計畫,希望進行主題研究與再造、歷史建築保存,進行多元觀光體驗,及彰化飛行場故事館籌設,並與福興鄉中小學鄉土教育課程結合,日新國小的司令台壁畫等,即教育學童當地飛行場的史蹟。
在原外埔機場更名後,地方希望縣府能借鏡鹿港溪再現計畫案,推動彰化飛行場的歷史再造。鹿港溪再現計畫工程,是縣府依鹿港鎮公所提出的「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案,爭取中央補助,讓原本髒臭的舊港溝,華麗轉身變成建案的黃金流域,帶動周邊土地與經濟的開發。
縣府如能以「彰化飛行場歷史場域再造」規劃案,爭取中央的補助經費,將可打造結合鹿港古蹟觀光的新景點,並促進中福興地區的文史與產業觀光經濟,引領遊客深入了解福興鄉歷史文化與在地產業,創造地方就業機會,這是縣府與地方應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