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長園地
漫談農曆七月
當人們對於超越理解能力的不可知事物,心懷恐懼時,「疑心生暗鬼」,「鬼」就因此跑了出來;或當人們無法預測的逆境,突然來臨時,讓身心的安全受到威脅,因而產生害怕的心理,這應該是人們為什麼怕鬼的原因。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原始的宗教信仰,相信祖靈是保護的神、魔鬼是傷害的靈,經過時間演化後成了普世的信仰。好比西方人相信「十三日星期五」是不祥的日子,他們同樣有這些流傳的禁忌。而在中國人的社會裡,道教信仰有陰曹地府之說,人死後要受閻羅王審判,在世行善可投胎為人甚或成神,無人祭祀的就變成孤魂野鬼,而在世多行不義者,就會接受地獄的刑罰。這些民間傳說深植人心,當然也教化著世人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而就正信佛教的觀點來看,對於道教的民間傳說並不反對,因為閻王及獄所均由眾生業力所感,都是眾生的業識所變現的。站在唯識的觀點上,由於眾生在世時有這樣的觀念與想法,死後心識才會變現出如此的情境與現象。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佛教強調因果法則,萬事萬物皆脫離不了因果的運作。因此生命中經歷的所有好事壞事,往往是有跡可循的。因此看待因果應該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慈悲心待人接物,將來也會獲得無量的善報。
農曆七月最重要的當然是十五的中元節,就道教來說,中元節是「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簡稱地官大帝)的聖誕千秋日,人們往往會約定成俗的進行隆重的祭祀儀式,除了敬拜地官大帝、求得誠心懺悔開恩赦罪,更是表達對先人慎終追遠、祭祀祖先的好日子;此外,還會祭祀無家可歸的十方有情眾(好兄弟)。
而佛教的農曆七月,被稱為孝道月、報恩月、歡喜月、吉祥月,農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是佛教感恩父母恩德的重要日子,起源於目犍連救母的故事。因此佛教鼓勵在此期間供佛齋僧、普度、茹素及廣行善事,以報答父母恩情,並將功德迴向給歷代祖先和一切眾生。
所以漢民族在中元節的祭祀習俗,不僅是對祖先的感念,普渡予十方更是的溫良恭儉讓的體現,所以農曆七月恐怖嗎?對於存在因果世界裡的我們來說,其實更是可以行善積德的好日子。〈鹿港鎮公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