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巷弄之美值得回眸

社論
鹿港巷弄之美值得回眸
隨著時代的進步,鹿港的高樓大廈也一間一間林立於各道路旁,一些在鹿港的巷弄,如屎巷、鹽館巷、桂花巷、安平巷、三條巷、三門巷、後寮巷、合和巷、灰窯巷、后宅巷、竹圍巷、車圍巷及鹽埕巷等幾乎被民眾遺忘,鑑此,公部門推動多年的多元閱讀推廣活動,今年以「鹿港學•穿閱巷弄」為主題,規劃樂齡族、社區居民、青少年及親子家庭四場活動,邀請彰化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許惠雯、資深導覽講師陳玟瑜與可樂老師進行講座,讓參與的學員能來探索鹿港巷弄之美,追憶往昔的生活文化。
長期以來,鹿港鎮立圖書館推出了不少藝文活動,諸如「閱讀護照集點送禮袋」、「故事媽媽」、「借閱有禮」、「文藝歸鄉四十周年鹿港學再創風華」等等活動,四年前更以「鹿港學」為核心,每年推陳出新,推出不同內容的講座,包括「鹿港學•學鹿港」、「鹿港學•品閱鹿港」、「鹿港學•神遊鹿港」,今年的「鹿港學•穿閱巷弄」主題有「走進鹿港老街巷弄的故事」「鹿港巷弄文化與日常生活」、「鹿港巷弄歷史與命名由來」、「懷舊巷弄與鹿港生活」,藉此探討巷弄的過往歷史與民眾生活的關聯,帶動地區人文氛圍,提升地區的人文風氣。
鹿港時報社論曾以「巷弄之美美無比」為題,撰文推銷此種鹿港地區獨特的建築景觀,發出珍惜巷弄之美的呼聲,讓人感受到這巷弄在現代新興大樓中更顯珍貴。基本上,單單看巷弄之名,是很難體會出它所蘊藏的內涵,必須佐以精彩的文字與講述內容,方可讓這巷弄之美跳脫建築產物的窠臼,呈現出它在時代轉變中的可愛迷人之處。公部門所規劃的「鹿港學•穿閱巷弄」精彩講座,正可透過講師們的詳細解說,引導民眾一窺鹿港巷弄之美。
在鹿港,巷中有巷,錯綜複雜,十分有趣,若是外地人,恐怕是會迷路的,白天豔陽高照的巷弄與夜晚微風陣陣的巷弄讓人有著不同的心情感受。然而,面對時代的轉變,大樓林立,這些巷弄無可避免的是「相形漸慚」,可能到最後只會剩下觀光的價值,但不可否認的是,當這些巷弄走過了百年歲月後,流傳在人間的美麗甚至是屎巷「尿騷味」的傳說,是已經使它凌駕於現代冰冷建築之上,而在人們心中留下那嫣然一笑的回味了。
由鹿港鎮公所所出版的《鹿港小巷之美》一書,為鹿港的巷弄故事留下了非常完整的文字內容,作者地方耆老王康壽在書中寫道「巷弄的形成當然是人們行走的道路,再加上人群的生活,就產生不少文化內涵,鹿港開發較早,歷經開墾、興起、鼎盛、衰退、復興等時段,每個過程一定都有其生活背景的資料,長時間的累積當然就會留下更多的文化。」欣見公部門規劃「鹿港學•穿閱巷弄」活動,希望藉此計畫,能夠來喚起民眾對鹿港巷弄歷史文化的重視,讓更多民眾的生活與鹿港巷弄產生互動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