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歌時代背景的深遠意涵

◎鎮長園地

普度歌時代背景的深遠意涵

傳統農曆七月,不論是佛家倡導的「孝道月」、道家信仰裡的「鬼月」,都蘊藏著儒家推己及人的精神與悲天憫人的關懷,尤其民胞物與的鹿港人,傳承著由各角頭舉行輪普的習俗,雖因時代變遷,鹿港各地輪普盛況不復存在,但普度歌傳唱的老地名,卻有著時代背景的深遠意涵。

「初一放水燈」,民間傳說這天「好兄弟」被放出來到陽間覓食,人們會在海邊點燈給好兄弟照明,昔時點燈地點在「大崁頭」 (現天后宮停車場處)。「初二普王宮」:公會堂早年有先民供奉蘇府王爺的「萬春宮」,簡稱「王宮」。「初三米市街」:目前改名為美市街,鹿港早年是台灣中部的稻米集散地。「初四文武廟」:包括文廟、武廟及文開書院。「初五城隍宮」:即城隍廟兩側附近。「初六土城」:現「五分仔車頭」一帶,早年為清朝海軍游擊隊臨時駐地。「初七七娘媽生」:七夕是日鹿港人不普渡全面拜「七娘媽」。

「初八新宮邊」:新祖宮為台灣唯一官建的媽祖廟。「初九興化媽祖宮口」:興安宮附近聚落。「初十港底」:「廈菜園」與地藏王廟之間的聚落,早年船舶最內可達之地。「十一菜園」:今菜園里,含鹿港國小西南邊,分「頂菜園」與「廈菜園」。「十二龍山寺」:龍山寺及週邊。「十三衙門」:衙門指清朝北路理番同知署,在今鹿港國小校內。另有「十三金盛巷」之說,金盛巷在清領時期有不少衙門官役住於其處。「十四飫鬼埕」:城隍廟前方聚落。「十五舊宮」:天后宮又稱舊宮,以別於「新宮」的新祖宮。

「十六東石」:位於東石里,是「北頭」的漁村聚落。「十七郭厝」:郭厝里的信仰中心為保安宮。「十八營盤地」:新祖宮右側與永安宮附近。「十九杉行街」:清代是木材與手工藝品製造的聚落。「二十後寮仔」:位於復興路與鹿草路交叉口與西側。「廿一後車路」:現後車巷。「廿二船仔頭」:天后宮之西北方,原「水上派出所」與奉天宮之間,早年是船隻停泊處。「廿三街尾」:鹿港街的最尾端,故稱「街尾」。

「廿四宮後」:指天后宮後方聚落。「廿五許厝埔」:頂厝里、埔崙里一帶,早年許氏家族開發的聚點。「廿六牛墟頭」:又稱「牛頭」,昔為牛隻休息集散地,今景福里。「廿七安平鎮」:民俗文物館大門前至石廈街、安平巷、復興路一帶。「廿八泊仔寮」:船舶停靠區,位於新祖宮前至成功路、文開國小左側一帶。「廿九泉州街」:新祖宮右側起至日茂行之聚落。「三十通港普」:在過去二十九天未普之處,在這天補行普度。

「八月初一龜粿店」(豬砧):糕餅店與豬肉舖整月都忙著做生意無暇普度,所以統一在今天普度。「初二米粉寮」:製作米粉的工廠。「初三乞食寮」:乞丐聚集地,早年有北寮:「崙仔頂」及南寮:龍山寺左前方近港底一帶。「初四乞食食無餚」:乞丐們在七月普度期間可到處獲施捨,而普渡已過,又回到靠乞食過活的日子。〈鹿港鎮公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