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聖母頌Ave Maria

◎微風細雨

母親節的聖母頌Ave Maria

文/鄭永豐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剛過,開餐廳的朋友說:每一年生意最好的日子是母親節。過節氛圍最濃的,非百貨公司莫屬,業者早磨拳擦掌,準備了充足的應景禮品及大幅度優惠辦法,讓扶老母攜老爹孝心十足的為人子女掏空荷包,刷爆信用卡趁購物節大肆採買一番,撿個大便宜? 買到賺到?(其實不買最便宜,最賺)琳瑯滿目的母親節商品,播音器和著歌頌母親撫育之恩的歌曲,從美食餐廳提著一袋袋禮物、吃得很盡興的家族們,呈現出社會一片歌舞昇平,父慈子孝祥和的氛圍。

有一回母親節前夕,在一家文具店買鋼筆時,店家播放的音樂,居然是舒伯特的《聖母頌》,是巴黎木十字童聲女高音唱的《Ave Maria》。應該是小男生唱出對慈祥母親的依偎、愛戀、詠嘆,尤其是對母愛的禮讚。

李家同教授「車票」描述男主角小男生是孤兒院的風琴手, 最害怕過母親節,最害怕聽到、彈奏歌頌母親的音樂。上帝保佑,修女終於找到並帶路小男孩來到屏東國境最南的偏鄉她母親生前服務當工友的學校。當校長把男生母親的遺物:一大包恆春到新竹的平快車車票交給小男生時,校長說:原生家庭的父親酗酒不務正業,不佳的家教及長輩身教,以及偏鄉貧乏的教育資源,兒子長期滯留「不會大漢」。為了使小男生獲得最佳教養,覓得新竹天主教孤兒院暗地寄養。

媽媽每逢假日星夜趕路,天未亮坐平快車遠赴幾百里外新竹孤兒院,躲在一旁,偷看兒子玩耍、吃飯、唱詩歌…十數年如一日從不間斷。學校在母親生前的置物櫃找到這一大包車票。一大包車票珍藏著母親對兒子無限的思念、滿滿的母愛、無時不刻的關懷。小男生這才頓悟:原來他有著最偉大的母親,母親的心思從來不曾離開過他,他的童年和一般男孩一樣的幸福 …。回到孤兒院後,今年母親節男生在學校教堂很愉悅,彈奏數不完溫馨的母親節歌曲,包括舒伯特的《聖母頌》。

曾問店內少年吔同事:聖母是什麼名字? 同仁和老闆太有默契了,掌門老闆常常播放《聖母頌》的音樂,大家都說「聖母瑪利亞」。老闆回答:也可以是媽祖。君不見:各地的媽祖廟無不以「天上聖母」尊稱媽祖。每一個宗教都有心中信仰的聖母:遠藤周作《深河》裏說印度的查達姆是他們救苦救難免於水深火熱的聖母。

媽祖是台灣庶民百姓的聖母、守護神!

直到最近遊客信眾才漸漸曉得:位於咱阿振肉包巷內的「興安宮興化媽祖」才是號稱三百多年前最早從湄州莆田來台的「開台媽祖廟」。媽祖是台灣信眾最多的守護神。每年農曆三月、整個台灣都陷入「三月瘋媽祖」的狂熱中。

媽祖林默娘是福建湄州莆田人氏。每一年媽祖聖誕,阿振肉包掌門老闆最尊敬的龔將軍大哥一定現身鹿港興安宮媽祖廟虔誠祭拜媽祖,龔大哥說他和媽祖同故鄉湄州莆田。莆田老家應該還留著他襁褓時的搖籃。成長求學從軍報國的過程,都明顯感受到媽祖一路庇佑。冥冥中興化媽也指引鹿港作為龔大哥第二個故鄉:世居已幾十年了。Baker 也托興化媽恩賜,結緣熟識龔大哥。飽讀詩書深沉厚重的龔大哥,大Baker 六、七歲,兒時就是心目中的偶像英雄,「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每回對談,都覺得許多概念都得到啟蒙,思考邏輯因而升級upgrade更多元,獲益良多。

值得一提的是:將軍大哥的母親還是Baker結婚時的媒人婆。冥冥中自有興化媽祖巧安排,欽點Baker 的鴛鴦譜。

龔將軍大哥說得一口道地閩南話:「我是莆田人,我們講的也是泉州腔;我們家鄉吃的也是泉州菜。」幾十年前有人問天興國宴大師的料理屬那一流派? 天興伯回答:「泉州派!」泉州派菜色,重油、重口味,重視刀功。

上周託PC社長之福造訪了位在台中,號稱新加坡米其林一星料理餐廳,餐館取名「莆田」,想必新加坡本店的創始人一定是湄州莆田人氏。只見飯店裏高朋滿座,尤其以年輕的饕客居多,Baker於是更加堅信:來來往往食堂的年輕朋友們,他(她)們的潛意識中、血液裏,似都有喜歡品味泉州料理的DNA。

泉州料理喜歡運用蝦米、油蔥酥、扁魚酥提味。以莆田為名的餐館則有著創新獨樹一格的風格,獲米其林黃袍加身,應也感念湄州莆田興化媽祖庇佑。

在母親節前夕、莆田米其林餐廳應更加一位難求,諸多想訂位嚐鮮的念頭都因「興化媽」而福至心靈使然?〈作者為阿振肉包掌門、鹿港時報特約撰述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