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裡的風景:自然的藝痕》展覽作品之美
目前,《手心裡的風景:自然的藝痕》工藝特展正在彰化工藝展覽館(鶴棲別墅)進行展覽,展出彰化縣十一位榮獲「臺灣工藝之家」殊榮匠師的作品,包括許陳春、施鎮洋、董坐、施金福、黃紗榮、黃文彬、許宗煥、柯錦中、葉志誠、陳志揚、陳志昇等十一位工藝大師的作品,此次共展出的十八件作品,作品佐以創意呈現自然意象與生活功能的人文之美,是難得一見的精緻藝術作品展覽。
觀賞此次《手心裡的風景:自然的藝痕》工藝特展作品,無論是許陳春「龍鳳花瓶、傳統嫁娶春仔花」、施鎮洋「師子連科」、董坐「慈母心、狗來富」、施金福「螭虎角筆筒、龜粿印」、黃紗榮「選擇」、黃文彬「積珍納寶、音樂玄機寶格」、許宗煥「歲木天遊、蝶影絲語」、柯錦中「4分之3小提琴、茶則套組」、葉志誠「獨佔鰲頭、一鳴驚人」、陳志揚「夜色山嵐」、陳志昇「水牛花瓶」等作品,均可見創作者高超的工藝技能,藉由作品體現出「工藝生活化、生活工藝化」的美學境界。
黃紗榮的創作「選擇」是以臺灣牛樟為材料雕刻出「時鐘掛飾」作品,該作品以樹葉為底,其上,有二隻壁虎在樹葉的上下方,正往樹葉中間尋覓食物,時針的盡頭有隻蒼蠅,分針的盡頭有隻蚊子,時針與分針固定於造型為蟑螂的螺帽之上,壁虎是要吃蒼蠅、蚊子或者蟑螂?耐人尋味。「時鐘掛飾」是生活中普通常見的實用品,貼近普羅大眾的生活,整件作品可窺得黃紗榮構思將動植物運用於創作當中,讓「時鐘掛飾」作品呈現出極高的藝術美感與價值。
董坐「慈母心」作品以螺溪石進行創作,作品以竹子、雛鳥與母鳥構築出動植物彼此之間的生命連結,竹子有著堅強的生命力,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化皆能安然自處,不屈不撓、不斷的向上茁壯,雛鳥倚靠於竹子旁,對於未來充滿好奇,張著嘴嗷嗷待哺等待母鳥的食物,旁邊的母鳥正覓食回來,嘴巴叼著小蟲要將小蟲餵食給雛鳥,展現出關愛稚子的偉大母愛,創作者以「慈母心」為作品名稱,由此傳遞出雛鳥與母鳥之間感人的深厚情感,而竹子與雛鳥皆能成長茁壯正象徵出一個家族興旺的未來。
誠如策展人國立中興大學施淑萍老師所言「這次作品選件特別從彰化知名工藝大師中挑選出來,作品創作靈感為自然元素,呼應『工藝漫活 SLOHAS』計畫,除了要有自然元素之外,更必須呈現出『緩慢、休閒、寧靜、簡單』的生活感,也要有趣、有生活氣息。彰化工藝大師真的很厲害,透過他們的巧手,將對自然的感知與山川的美,透過器物的形狀、紋理,凝聚在掌間,呈現出一種幽遠、寧靜又和緩的藝術韻律。」此刻,起身走訪鶴棲別墅欣賞《手心裡的風景:自然的藝痕》展覽作品,信是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