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資

◎微風細雨

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資

文/鄭永豐

Baker最崇拜的作家「吳心柳」張繼高先生說,根據他的觀察:達官顯貴們最重視子女教育!所以FB拙文曾說:「權貴仰賴教育世襲;窮人唯仗教育翻身!」

敝太座十幾年前當小學老師教滿三十年退休,退休前的前十幾年,幾乎都教中年級。越到後來怎麼感覺:原本很好教的三、四年級同學,一班都開始出現一兩位「難教且不聽話的學生」?

那個時候大家共識應該是「正值叛逆反抗期」慘綠少年的國中生才較讓老師,需費很大的勁才能搞定,但是,似乎難搞定學生的學齡有日益下降的趨勢。竟然小四的尾端就有開始「變大尾」的趨勢。二十幾年前,班級編制屬人數多的大班制,現在小班制,不知情況有進步?

讀很多青少年教養的書,給我的啟示是:父母社會先放棄孩子,孩子才會放棄自己,放棄家庭,自棄於社會邊緣,甚至走偏。

嘗思考一個個例:妹妹唯一的掌上明珠,非但沒變成媽寶;反之,很Smart、IQ 、EQ、甚至AQ逆境商數都很高,很有同理心,進退應對也一流。妹妹是國中老師,教育理念方式當然「內行的」,但她女兒之所以十分優秀,主要歸功於:價值觀正確的父母親把所有的愛與關懷,全副心血都放在唯一的女兒身上,以致她求學,成長,就業,婚姻都一帆風順,是以很有教養,智美雙全型的窈窕淑女,那個君子不好求?如何證明妹妹女兒優秀?

當她還是小小朋友時和一般小孩子一樣,也看卡通,玩電動。當時這玩意幾乎都是日本軟體的天下,都是日語,想當然都看不懂,也聽不懂。於是小小年紀的小朋友外甥女,就買日漢字典自己摸索解惑,不多久日語「聽讀說寫」居然無師自通。上大一時,日文檢定二級通過;大四,讀國企的她日文一級檢過;考托福差幾分滿分。大學唸台灣一流學府,也只有念高中時曾到史丹佛大學遊學一個暑假。高中時代幾乎讀遍英文原版世界文學經典名著!傑出表現,令人嘖嘖稱奇。

或曰:家境不錯,父母皆受高等教育使然?也未必見得:Baker同輩的遠親好友,夫妻世居「田庄」都沒升學,居家務農為業,貸款買一套種水稻機械,幫人代耕種反成主業。家庭人丁興旺,連生五個都「出丁」,還出狀元:五個兒子都「連莊」,都台灣最高學府金榜題名。有一回家族聚會,我好奇的問:怎麼這麼利害?Ans:只跟兒子們講一句話,不認真唸書,就來跟「老爹,作畦,插秧,種田」求學時期,遇農忙,每個兒子都得下田幫忙,體驗選擇「唸書辛苦,還是種田較快活? 」。

子女幫忙作畦種田;全家總動員的幫忙做麵包,糕點,趕訂單,也是很好的親子互動:子女一樣是在父母愛與關懷下成長茁壯。

父母親有正確的價值觀:視子女是最大的資產;相信教育是最佳的投資。譬如,鹿港丁家大宅門唯獨最重視子女教育的一支,是香火延續得最旺最興盛的一族。

放諸四海皆準的:唯「賴教育與終身需學習」,下一代才可能比上一代更成長發展。而且是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教育。所以無關風水地理,無關燒香拜佛造化福報。社會,父母投資教育,將心血&愛與關懷投注子女,才是王道。〈作者為阿振肉包掌門、鹿港時報特約撰述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