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傳統匠師世家傳習有成

鹿港傳統匠師世家傳習有成

十年磨一劍,「施懿紋木雕傳習學成十年個展」正在彰化工藝展覽館(鶴棲別墅)展出,這又是一樁鹿港傳統工藝界的喜事。施懿紋生於傳統匠師世家,在講究家學淵源的鹿港工藝界,可說根正苗紅,加上她的聰慧與努力,因此有此可觀的成就。

施懿紋出身鹿港木雕世家,是薪傳獎、人間國寶施鎮洋大師的掌上明珠。文化部為避免傳統工藝式微失傳,致力推廣傳統工藝傳習計畫,也是培養人間國寶的接班人。施懿纹自幼在充滿檜木、牛樟等木頭香氣環境中成長,在耳濡目染之下,擔任父親施鎮洋木雕傳習計畫助理,後有系統的跟隨父親學習各項技法。

這次展覽是施懿紋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合作執行的「傳統木雕結業藝生施懿紋的研習計畫」的成果展,是她自藝生到創作時期學成十年的作品個展,包含龍柱、獅座、格扇雕版等傳統木構件、裝飾性雕刻共十九件,展現傳統木雕工藝的研習與傳習成果,也在呈現出父親傳藝女兒的文化傳承意義。

施鎮洋大師的父親施坤玉,是台灣知名的大木匠師,曾由文建會主辦「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並陸續出版兩本傳統建築設計圖稿及作品專書。施坤玉在寺廟的造作,頗能順應時代潮流,著名的設計作品有高雄市立博物館外觀、鹿港天后宮後殿、大甲鎮瀾宮神龕等,其建築技藝及設計圖法,可代表近百年來,變遷中的台灣傳統建築的風貌。

身為長子的施鎮洋,十歲起即跟隨父親接觸傳統建築,對於寺廟雕刻尤感興趣。十九歲開始參與大甲鎮瀾宮、里港雙慈宮等全省多座寺廟的神龕、大門、藻井的製作。施鎮洋師承鹿港的泉州派木雕法,作品蘊含文化內涵,細緻圓融,刻劃人物、花鳥等題材,神韻栩栩如生。

施鎮洋以傳統木雕,在民國八十一年獲得教育部薪傳獎,開始受文化單位邀請進行木雕傳習計畫,並受聘至各大學相關系所授課,至今仍致力於木雕創作與教育推廣。後陸續獲得國家工藝成就獎、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傳統木雕」保存者(即稱人間國寶),成為台灣的木雕大師。

在現代的環境,傳統工藝是一條不好走的道路。施懿紋接手父親施鎮洋棒子,付出了很多心血,才能有此成就;她堅定不懈在木雕工藝深耕學習,積累深厚實力,並以創新思維為傳統木雕注入新生命,這不僅是傳統工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精神的延續,相當的可喜,也值得大家給予肯定。